你曾經聽過自學這種教育方式嗎?又或者你身邊就有自學生?你是否好奇自學生平常都在做什麼呢?本文筆者將會整理幾個常見的問答,帶你揭開自學生們神秘的面紗!
Q1:自學是指可以不用到學校上課嗎?
實際上,自學分成個人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三種型態,而在高中階段,個人自學又可分為和學校合作與不和學校合作。一般來說,除了和學校合作外,自學生不會到體制內的學校去上課,那這表示自學生不用學習嗎?

不,除了學校之外,還有許多的場域可以進行學習!像是網路、大學課堂、講座、工作坊、才藝教室、家裡等,且根據所學領域的不同,學習場所也不盡相同。個人自學多以家裡為主要學習場域,團體自學則會根據團體內決定的課程方向而有對應的學習場所,機構則像是體制外的學校,有其獨特的教育理念與特色課程。
Q2:自學生要如何升學?
這部分將以高中升學為範疇進行介紹。只要就讀高中或自學時間合計至少三年,且自學期程達一年半以上,將自學過程整理成一份成果報告書,報告書經過核定後,就能申請「完成高中階段實驗教育證明」。前面有提到高中階段的個人自學包含和學校合作,由於學籍設在學校,因此會拿到「高中畢業證書」。
自學生可以拿著證明去報考學測、分科測驗、統測、特殊選才等,但要注意若不與學校合作,是無法透過繁星這項管道入學的。此外,教育部還有一項「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高中畢業之後,可以先選擇進行職場體驗或生活及國際體驗,累積社會歷練並確認自己的熱愛後,若想回到大學繼續學習,也能透過特殊選材或個人申請等管道申請。
Q3:家裡要很有錢或爸媽能整日待在家才能自學嗎?
基本上,高中階段以後,學生應該擁有能自行規劃學習內容與進度的能力,這時便不需依賴爸媽的協助,舉筆者自身為例,我的所有學科都是透過線上課程進行學習,若有不會的會詢問老師或直接在社群發問,爸媽多是陪伴與輔佐,進行像是運動或烹飪等休閒活動。
至於「自學生都很有錢」這個刻板印象,筆者自己家裡就不是特別富裕的,若金錢允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資源當然是最好的,但現今免費或價格低廉的教育資源已相當容易取得。相比付費的資源,多數免費的教育資源雖較零散、無系統性,但筆者認為這同時也是一個訓練自己進行知識間相互連結的好機會,另外,自學其實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旅程,若真的遇到困難,也可以和老師相互討論。
👉高中免費教育資源這裡看:上課有聽沒有懂?8 個高中免費影音資源不藏私分享!
Q4:需要很自律才能自學嗎?

相比體制內學校,自學時不會有老師提醒你該做什麼事,因此自律常常是大家對自學生的印象之一。然而,需要很自律才能自學嗎?筆者會覺得自律就像是棉被一樣,沒有它我們還是能睡覺,只是會很冷,睡得不舒適而已。
同時,我也認為自律的來源是熱情,螢幕前的你可以試想看看,至今有沒有一件事會讓你想起它時,是充滿能量與動力的?就算遇到挫折,也仍然想堅持完成它?而這就是熱情。現在想不到也沒關係,筆者也正在尋找中。
自律不是必需品,但若擁有它,自學生活會更加順遂。並沒有說一定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才適合自學,但有個具體的學習目標,讓這個目標帶領你自律的學習,我想對學習過程應該是有益無害的。
Q5:成為自學生的理由?
每位自學生當初選擇自學的理由包羅萬象,可能是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受家長教育理念影響、希望花更多時間鑽研自己有興趣的領域、不認同學校體制等等,當然也可能是單純想自學。
而筆者自己是因為當時在學時身心狀況不良,以致於無法到校上課,一開始被動地認識自學這個管道,但開始自學後,漸漸習慣自學的生活方式,給予我許多彈性和空間消化及處理自身的狀況,也能自由安排自己喜歡的領域作為學習課程,而後主動運用自學彈性的時間優勢去嘗試不同事物。
Q6:自學生的一天長怎樣?
從前面的文字中應該不難看出自學生這個群體的多樣性,因此每位自學生的一天也大相徑庭,這邊筆者來分享自己自學時平常的日程:

結語
最後,快速幫大家整理一下重點:
- 除了與學校合作之外,一般自學生不用到學校去上課,但學習場域很多元。
- 只要自學期程達到規定年限,且成果報告書經核定後,就能拿到實驗教育證明或畢業證書。
- 不需要要家裡很有錢或爸媽能陪伴才能自學。
- 自律不是自學的必要條件,但若擁有它,會讓自學生活會更加順遂。
- 自學生當初選擇自學的理由包羅萬象。
希望透過以上的問答,能讓大家更認識自學,每年的 4 月底和 10 月底是自學申請截止的時間,申請書的內容要求依各縣市有些許差異,有興趣想申請的同學千萬別錯過了!
另外,在Luckerly出版的新書《陪你走過高中三年:108課綱學長姐的高中破關全紀錄》中,有一篇獨家收錄的文章對自學有更詳細的介紹,歡迎點擊查看更多!👉108 課綱必備!陪你走過高中三年的經驗分享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