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本篇是拉力 POP 徵稿比賽獲評金獎的王亭淇同學親自撰文,分享她在「獨立研究」這門課上製作的跨領域專題與過程中所學,將其轉換成新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以及她編輯時所用的技巧跟建議,如果你對資訊或醫藥衛生學群的科系有興趣,不妨參考亭淇同學的範本與心得,看看她是怎麼做的吧!
⭐️ 想直接參考許亭淇學姊的學習歷程檔案嗎?現在到雲端圖資館就能看完整檔案內容嘍
( 點我看檔案 )
這份文章將分為兩部分來敘述,第一部分是關於這份學習歷程本身,第二部分則是關於製作檔案的過程。
主題選擇與心得反思
首先,這份學習歷程主要敘述我們數理資優班所需要製作的「 專題研究 」,包含發想、過程、結果等等。當時我們希望能將資訊結合其他領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跨域研究。
或許你也想過用 ChatGPT 做學習歷程?可以參考這篇學長的實測文
因此在觀察生活周遭事物後,我們察覺復健與資訊結合的可能性。撇除現有的復健器具與系統後,長者的居家復健並不是很方便,也鮮少有雲端紀錄的功能。所以,我們決定在手指復健方面建立一套系統,同時改良現有復健系統的不足,因而有了這份學習歷程:「 雙 A 復健—以復健 App 搭配 Arduino 教具增加復健效益 」
製作的流程是由我和夥伴共同規劃,一人負責軟體端,一人負責硬體端。而我負責軟體端的部分,並選用 App Inventor 2 製作復健 App。因為當時我們的執行時間並不多,我決定選擇較好入門的程式語言。
相較於 JavaScript 等艱澀的語言,App Inventor 2 只須按需求將程式指令以拖拉圖塊的方式排列即可。如此簡單的方式讓我很快地上手,製作並修改出我們所需要的 App。
而一個資訊專題在開發時,絕對會遇到程式錯誤、無法執行的情況,這時便考驗我的耐心與細心來檢查出程式中的邏輯錯誤。另外,透過階段式的編寫程式 —— 在寫完一段程式後便執行並檢查——也能避免從一大串程式碼中除錯的困難。
我想,對於所有學習歷程而言,問題解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程式除錯是我所遇到的挑戰,每個學習歷程都有不同的挑戰,解決方法也不盡相同,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是一樣且不可或缺的。
除此之外,我也在過程中充分訓練到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我和伙伴總是遵守「 傾聽 」與「 分享 」的原則,因為我們相信透過討論,彼此能激發出更多靈感。且在尊重彼此想法的狀況下,我們才能進行有效率地溝通,避免不必要且非理性的爭吵。
最後,因為這份學習歷程中的實測經驗,我學會靠一己之力主動向他人尋求協助與合作,並成為一個抗壓性更高、勇敢去做的人。
學習歷程的原則:簡單與真實
接下來,我將分享關於製作這份學習歷程上的技巧與遇到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學習歷程的要點便是「簡潔明瞭」,內容為主、裝飾為輔。因此,我的學習歷程總是沒有太多花俏的裝飾或模板,但有非常豐富的內容。
在內容方面,我認為有幾部分很重要,一定要寫清楚:
- 學習動機與規劃
- 學習過程摘要
- 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事後反思、改進辦法
- 學習的收穫和心得
而其實我的國文並不好,不會透過裝飾來讓我的內容看起來很豐富,因此我總是以「 真實 」的口吻敘述以上四點。
除了真誠外,我也透過列點、圖像化、分類等方式來讓讀者更容易閱讀這份學習歷程。因為人是視覺性的動物,比起一大段文章,列點會更容易閱讀;比起表格數據,圖表會更容易理解。
編按:小編認為亭淇同學對於歷程檔案要點的見解很好,許多同學會花大把時間為檔案美編,加一堆裝飾或花花綠綠的顏色,試圖展現「個人特色」,不過應注意檔案整體風格與配色的一致性,且須謹記最重要的是內容而非美編,否則容易失焦。
最後我想分享我在製作這份學習歷程時所遇到的最大困難,也就是內容太多,不易精簡的問題。
對我來講,這份學習無疑是非常豐富的,心得和收獲也是千言萬語說不盡。但是對於閱讀者而言,他們真的會想看一大段文章,聽你敘述每個細節嗎?答案絕對是否,更何況是需要看上百、上千份學習歷程的教授。
我覺得我的這份學習歷程就是廢話太多了,我不相信有人認真看完每個段落。因此,若要我改善這份學習歷程,我想就必須再精簡些內容。
除了上段所說的方法外,我認為要發揮斷、捨、離的精神。精簡學習過程中的重點,與教授想看的,而教授想看甚麼網路上已經有非常多文章在說了。雖說我們都知道重質不重量,但做起來確實比想像中困難許多。
心得總結
到頭來,學習歷程是為了讓我們反思、紀錄我們的學習過程,因此,能夠真正地審視自己和真實地記錄才是最重要的。雖然無法看到製作後的回報,也不知道教授有沒有真的看完,但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我能更完整地反思自己的成長與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