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一月初,身旁朋友都在期末的水深火熱之中,高三學生正在準備兩週之後的學測,一月象徵新的開始,以及學期的結束。對我來說,則是剛結束一段辛苦卻又充滿恩典的旅程。
一年多前,在得知我大學特殊選才落榜後,是一陣低潮。
這一年之間,我經歷了 19 歲生日,小誌辦了展、完成團隊交接,從低潮、迷惘到再次振作,重新面對自己的大學申請,學會放下,學會了勇敢前進。
一年之後,特殊選才放榜了,我正取了三間學校。
這是一段艱辛的旅程,但我想重頭說起,將時間拉長來看,我反而感恩一年多前我落榜了,也才有現在的我。這一年走得跌跌撞撞的生命之旅,也讓高中這段青春有了一個完整的結束。
初試特選,任性丟掉機會
高三準備特殊選才時,我其實是過度自信的。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的自己並沒有很認真對待特選這件事。我當時並不覺得自己會這麼慘,不覺得自己會全數落榜,好像就跟其他事情一樣,順利過去,順利結束。以致於我在落榜後才驚覺,一切都太遲了。
當年我以我個人創辦獨立刊物與詞曲創作的經驗,投了「交大百川」與「南藝大應用音樂學系流行音樂創作組」兩間學校,面試後交大備取33,南藝大落榜。當時我很挑,我想去的學校我才會投,一些上了也不太想去的學校,我就直接放棄。落榜後,我才學到慘痛的教訓。
那就是,請永遠把握每個機會!不要覺得這間學校不想去就不投,因為當你有學校上的時候,你才能擁有選擇權,你才從那個「被選擇者」成為「選擇者」,在沒有上榜以前,討論想不想去哪間學校,都是沒有意義的。
但一昧地為著結果懊悔沒有意義,我知道必須專注於眼前的事,才不會又一次喪失機會。
當時因為我真的很想上交大百川,也因為有獲得面試機會而讓我覺得受到肯定,我覺得再申請一年是有機會的。這也成為我決定重考一年的契機與開端,沒想到這個決定卻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道路。
捲土重來,正面迎擊迷惘
決定要走特殊選才的人都會收到一條忠告:最好同時準備學測和特選,以免特選落榜。
而我就是那個,收到這個忠告,卻偏偏選擇一意孤行的人。這使我在升學之路上多折磨了一年,因為不甘於特選落榜後裸考學測的結果,我認為我是有潛力用特殊選才上大學的。於是在我第一年落榜後,我便決定要再拼一年。
這個抉擇很煎熬,但選擇了,我就會堅持到底。
前半年是很迷惘的,我覺得自己有機會,卻也認識更多也要申請 111 特選的朋友,這讓我對於年底的競爭更加擔憂。我告訴自己,好好做好這一年該做的事吧,我現在只能專注於眼前的事。
那陣子我找了一些人聊聊,那時我對於未來很迷茫,面臨特選的落榜、小誌階段性結束與交接,我對於繼續前進下一步感到害怕,因為即將面對的是幾乎一無所知的未來。我拚命地找各種朋友、長輩,希望能從他們身上獲得一些解答,或僅僅是我未來的可能性。
那時我找了一位老師級的友人 Ian,他給了我很多的建議和思考。其實,「想太多」或「做太多」都不好。如果一直計畫和思考,卻沒有行動,只會讓人更迷惘,因為你沒有行動去嘗試,對於現實並沒有任何幫助,這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因為你迷惘而不敢行動,因為你不行動而更迷惘;而如果一直瘋狂去行動,缺乏計畫和思考的話,你也會在當中迷惘,因為你在「瞎忙」,你並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努力,而這時如果又塞給自己太多事情的話,一樣會有惡性循環,你只會更迷惘,不會更明朗。
那我該怎麼做呢?反思我當下的狀態,應該是偏向前者。我是想太多而做太少,所以我告訴自己,這一年就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完成小誌應該做的事,辦展、交接、招募新成員,甚至是從一位團隊夥伴變為領導者,這中間我是慢慢在嘗試的。起先不知道半年後、一年後我會在哪、做什麼事,但我勇敢活在當下,並且樂於擁抱每一個變化。
年底衝刺,我心裡有平安
就這樣默默到了年底,同時也是特選季節。這一年準備特選,已經有過去的經驗,不再那麼生澀,也有盡自己的努力去預備資料。我覺得第二年的重來,對自己來說意義重大,我告訴自己,重來一年只能給它拚了。
這段期間有無數人問我,如果又一次落榜了,我有什麼計畫?我其實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不知道如果再一次落榜我會選擇再拚第三年,還是就此打住特選的旅程。身旁有朋友連續投了好幾年特選才上大學,但對我自己來說,我希望這一次的特殊選才就能夠畫下一個句點。
每當朋友問起,我總是回答說,這次我一定會上。我投了十一間學校,一定有一間學校會上,我對自己有信心。這段過程也是在學習交託和放手,在盡力過後,結果就不是自己能掌握的,好好過生活,照顧好自己,自在就好,不需要過多地焦慮和煩惱,等放榜那一天再來煩惱就好了,畢竟焦慮並不會改變這些結果。
我也因為特選認識很多朋友,每次看見朋友為著放榜焦慮,或為著結果反思,就好像看到過去的自己,又好像一種反射鏡,更加提醒我是多麼自在。這份自在不代表我不重視,而是說我選擇不焦慮,我選擇交託,我選擇在盡力之後,不讓自己的心思煩惱不可控的結果。
今年的我,四間頂大(清大拾穗、陽明交大百川、成大不分系、中央文院不分系)都在初審就被刷掉了,這對我造成不小的打擊。我還記得清交放榜那天,我坐在我家巷口旁的超商掉淚,清大早一些放榜,過了一個多小時換陽明交大,這個結果好像在質疑我這一年的努力是不是白費了?是不是失敗了?我在那一天不斷質問著自己這個問題,自己為了陽明交大百川不分系多準備的這一年,是不是錯誤的決定?
當時是難過的,但我隨即振作起來,因為還有其他學校還沒公佈結果。心裏仍有一塊地方擔心著今年是否又會全數落榜,但我告訴自己,那個擔心是沒有必要、且多餘的,我相信以自己的經歷,最後一定會找到屬於我的學校。
放榜過程,經歷奇妙帶領
十二月是四間學校的面試:中興、逢甲、北藝與東華,每間學校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與傳統,其中當然有表現好也有表現失常的面試。經過十二月轟炸式的特殊選才月後,迎來了最後的放榜。
回想起一年前的自己,落榜後的低潮,轉眼間,一年之後,就在兩週前,收到朋友的訊息,東華大學放榜了,榜單上有我的名字。我知道,這份結果是得來不易的,如今,我終於成為一位準大學生了。
這一年,我特殊選才投了十一間學校,以下為我的戰績:
- 清大拾穗、陽交大百川學士學位學程、成大不分系、中央文學院不分系:沒過初審
- 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四年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正取
-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正取一
- 靜宜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正取二
- 中興大學行銷學系乙組:備取一
- 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備取二
- 北藝大音樂與影像跨域學士學位學程(MIT):落榜
- 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沒過資格審查
十二月是精彩、刺激但也感動的月份,我重新奮鬥了一年,也曾擔心再次落榜,也曾擔心結果不盡人意,但我知道只要我盡力了,那就不會愧對於自己。看見今年我上了三間學校,內心實在很感動。
我也覺得正因為這一年的思考和沈澱,我對於能上大學這件事是非常珍惜的。我在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與大學的關係,以及自己若進了大學,能活出怎麼樣的生活?自學了 12+1 年,如今即將重回校園,面對的將是沒有經歷過的校園生活,我是充滿期待的。
這一年的 Gap year 上半年目標「特殊選才」總算達成了,達成了人生里程碑,也終於完成自己短期內的一個大目標。
很多人的升學之路比我順遂許多,特殊選才沒上的話還有學測,學測如果真的考爆至少還有指考,但我幾乎是把賭注都壓在特殊選才。特殊選才沒有保障名額,不管你投了多少間學校都一樣,這也使準備特選的變數更加複雜。特別因為我自學生的身份,加上高中的經歷,整體評估之下,我覺得特殊選才相較學測對我來說,還是比較有機會的一條路,卻沒想到,走這條路也費了千辛萬苦,才擁有現在的成果。
最後,我在三間正取的學校中(東華、逢甲、靜宜)選擇了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
擁抱未知,迎接大學生活
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四年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今年是第一屆,適逢首屆 108 課綱學生申請大學,也就是說,沒有人知道進去後會變怎麼樣。我不知道我的大學生活會過得如何,但我現在抱持的想法是,不管迎面而來的是什麼,我只管勇敢去嘗試就對了。
一月初,我跟東華大學的陳復教授與四位也是特殊選才正取的同學一起吃飯。當天聊了許多,聽教授分享縱谷書院的創立精神,談論各自對於學習的想法與觀點,期待接下來四年未知的旅程,交流彼此的生命故事,聽到彼此的分享,我內心是澎湃與喜悅的。
「恭喜你,大學再做點酷事情吧!」結束後,某位朋友送給我了這一句話。
我越來越發現,雖然沒有上第一志願陽明交大百川,但縱谷書院好像更適合我,我甚至不知道如果真的進了百川,自己是否能畢業。對我來說,大學期間離開新竹是必須,因為我覺得我要脫離這個生活了十九年的舒適圈,在大學期間擁抱這些舒適圈外的人與環境,同時,花蓮的生活步調也是我所嚮往的,我相信在這裡的大學四年會是精彩和豐富的。
最重要的是,縱谷書院的核心精神是「跨領域」,這也是我對於大學的期待之一,我不希望自己的學習被科系所限制住,當然也期待能善用學校的各種資源、教授與同儕,去創造精彩的大學生活。這就好像縱谷書院的精神一樣。
這是換了一種形式的恩典,我在當中也經歷到神滿滿的恩典與帶領。「神關起一扇窗,必會開啟一扇門。」在這一年中,我常常告訴自己:上帝必會帶領我到祂要我去的地方。也因為如此,我才能不焦慮,我才能在送出資料和面試完後,心裡依然保有平安。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有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謝謝上帝,謝謝每個這段旅程給我幫助的貴人與朋友,謝謝我的家人,謝謝一年前那個願意堅持的自己。
我現在可以很自信的說,我終於是準大學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