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提倡人「唐鳳」的破框思考力|淺讀分享

- 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108課綱提倡人之一唐鳳所提出的「互動、共好」的素養體系,為台灣的教育創下新的里程碑,而在這本書中提到唐鳳自身對於「思考」、「工作」、「學習」和「未來」的看法,小編整理了一些關於高中生學習上可以運用的知識點來和大家分享,有興趣的大家也都歡迎可以直接到圖書館或網路書局借閱/購買書籍閱讀。

我成年以後就沒有做任何事情是把別人比下去,所以那個智商160,並不是要把別人比下去用的。-唐鳳

唐鳳-以共好取代競爭、與他人共同成就彼此

- 617bdd0f 6f13 4f8b a329 3d964fc181bf

唐鳳

自學的路上,讓自己不孤單最重要

14歲時的唐鳳,因為無法適應學校生活,決定不再繼續升學,即使國一、二還是必須定期到校考試,但基本上她已經完全脫離教育體制,走上自學之路。

但是,即便從小被視為天才兒童的她,在脫離教育體制後,也非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走的路是什麼。

唐鳳以過來人的經驗強調,自學之後,「不孤單,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對自學的迷思是在家讀書,但事實上,選擇自學的學生,更需要參加社群或是其他活動,才不會有孤軍奮戰的感覺。

不把一件事想通的擔子放在個人身上

自學者一開始在找尋人生座標時,如果沒有找一個社群來彼此支持的話,在思考上,即使是再厲害的人,都難免有疏漏、難以面面照顧到,因為會受限於個人的經驗,而影響思考的深度及廣度

以唐鳳自己而言,十四歲離開教育體制後,他除了到大學旁聽課程之外,也固定到紫藤廬茶館與一群程式寫作愛好者聚會,並在線上加入全球研究網路程式語言的社群,認識來自全球世界各地的程式語言高手,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共同創作的社群,每天都能貢獻一些自己的能力在上面,就算今天想不出如何解決問題,社群上也有其他人在思考。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就是把「菁英」的想像拆解掉,並非一定要是此特定領域表現卓越的人才可以做到。唐鳳說,這種用共創取代競爭的思考,讓她徹底從線性教育的枷鎖中走出來。

- istockphoto 1142905560 612x612 1

分享,價值就不會消失

知識必須透過討論才有價值

隨著我們所面對的世界不斷有新的情況發生,但這些新的情況是傳統知識體系裡沒有的,或是無法因應處理的,只能透過不斷討論了解,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我們每個一個人的主觀經驗都是珍貴且無可替代的。

現今這個科技時代強調的並非要讓大家去背誦相同的東西,還得必須背到百分之百正確才可以,這種事情可以交給電腦去做。

經歷過死亡迫切陰影的她,只要有想法就分享

沒有經歷過死亡迫切陰影的人,在思考一件事情時,會覺得等想清楚、想完整後再和大家分享,可能因為個人面子關係,害怕自己思慮不夠完整或想法不夠周全,而浪費到他人時間。

但就對唐鳳而言,因為幼小差點死亡的經歷,讓她從小就體悟到:「如果當下不馬上分享,明天說不定就沒有機會了,不分享才是損失。

有東西就要趕快分享出去,因為放在腦中,很可能因為明天死亡而消逝。

這種害怕沒有及時發表出去的恐懼,讓唐鳳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只要有想法就分享出去,他說:「發表完後,我就不害怕了,然後可以睡得很熟。」
- markus winkler EKdM6EZ6HDY unsplash 1 edited scaled
「分享,我又不吃虧」的心態,讓唐鳳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唐鳳也在使用的時間管理術:GTD工作法

GTD工作法-明白代辦事項的輕重緩急

這個方法是2001年一位擔任管理顧問與高階經理人輔導教練多年的大衛.艾倫在 Getting Things Done 這本書籍中所提到的一種行為管理法。

每個人的腦海中隨時都充斥著許多代辦事項,這些代辦事項經常干擾我們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讓我們分心而導致無法專注。

透過這個工作法可以讓我們隨時掌握代辦事項的輕重緩急,大腦也不需要再花費力氣去體醒我們還有哪些事項未完成,當然也可以更集中精神處理正在執行的事情。

6步驟完成GTD工作法

  1. 收集:放進「收藏箱」中(泛指能夠集中管理資訊的地方)
  2. 取捨:分為「直接丟棄」、「也許有一天會做」、「歸入系統」
  3. 判斷: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做完(是,直接執行;否,則進步驟四)
  4. 拆解:是否需要多重步驟執行(是,則拆解步驟;否,則進步驟五)
  5. 分配:是否必須自己完成(是,則進步驟六;否,則分配給適當人選)
  6. 計畫:是否必須在特定時間完成(是,則納入行事曆;否,善用工具提醒自己)
- GTD工作法
GTD工作法流程圖

GTD 是一串連續的動態過程,必須視當下需求靈活運用,便能使工作更加流暢,在雜事進入腦袋的那一刻,就必須捕捉下來立刻理清。

更多關於GTD工作法的敘述,小編認為這篇文章已經寫得相當詳細,若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這篇:什麼是 GTD (Get things Done)?建立一套完善的時間管理系統

企業管理新風潮:比起KPI,OKR更受歡迎

連 Intel、Google 都在用的OKR工作法

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強調團隊的自主性,每個人和其他人宣告自己打算做什麼、做到哪裡,並在開會時檢討與報告自己的進度。

相較於傳統的KPI,是由上而下制定的績效指標,員工不只要做出貢獻,貢獻的方法還必須是主流價值觀所認定的方法,但OKR強調的貢獻方式是由個人能力來決定,或是透過公司、部門及個人三方協調,讓員工看見自己確實產生了什麼影響力。

- istockphoto 1449546285 170667a

OKR的隱藏心法:大聲工作法

這個工作法是約翰.史德普所提出,主要是透過公開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或學習內容,讓彼此可以透過分享及回饋,互相協助達成目標。

特別的是,這個工作法不僅僅適用在企業管理方面,學生在讀書時也可以適當使用這個方式幫助學習。當你在學習一項學科或是一項技能時,可以透過和他人分享目前所學習到的東西、進度等等,用以互相學習、互相砥礪。

斜槓不再是未來趨勢:單槓將更受到歡迎

雖然斜槓已成為職場上的常態,但隨時間過去,大家也會越來越以探索人生題目來當作自己的定位,而不是工作職稱,因為大家對於工作已經沒有什麼從一而終的想法,也沒有退休金的期待,而是「我對什麼感興趣、我擁有什麼專業,這就是我對自己的定位,而不是依照公司給予的定位。」

成為斜槓的關鍵-永保源源不絕的好奇心

唐鳳認為,好奇心的方向和實際學了什麼,或是掌握了什麼技能並不相干,我們對於某個事物的好奇心,後面等著我們的可能是成千上萬的技能或學門。

所以好奇心並不是只對一個問題產生疑惑,求出解答而已,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好奇心被扼殺掉,才能持續去探索。

把斜槓當作一個狀態,同時在其中深化自己最感興趣的單槓領域,慢慢累積出價值,在此時此刻,此種能力愈形重要。

- brad neathery XrSzacdYbtQ unsplash 1
努力曾成為斜槓青年,再從斜槓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單槓。

保留20%的時間,參與正職以外的社群

唐鳳認為:把斜槓當成一個狀態,就算正在做全職的工作,或是還正處在全職學生的身份,都應該替自己留下20%的時間,去連結正職以外的外部社群,慢慢累積自己的人脈和開拓自己的眼界。

這個累積的用意並非在於創造自己的多元收入,而是挪出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創造自身價值。當我們離開原本的正職後,原先的20%可能換被放大成60%,甚至可能是下一份新工作的契機或機會,這時也會覺得自己工作的價值並沒有轉向,指示改變一個方向,仍能達成同樣的價值。

平時就保留下20%的時間為自己的下一步做好準備,將來無論在任何職涯轉換上,都有你熟悉的社群可以接住你。

正值之外的朋友,若未來轉換成新的工作跑道,這些朋友就會變成同事,比較不會有適應上的問題。

結語:盡快瞭解自己的心靈,否則演算法將會幫你決定

不要用外在的尺度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當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後,因為了解自己的心靈,所以在思索未來時,並不會被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名詞給誘惑,不會被別人的定義牽著走。

就是因為沒有第一名、第二名的壓力,我才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如果有第一名、第二名,打分數的一定不是我,我就是走別人的方向,正因為沒有這個,所以才可以有現在的我。

唐鳳很早就透過大量廣泛地閱讀和細膩的觀察、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線上線下的社群,去了解自己的心靈。

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幫助想要了解這本書的人一些方向,這本書籍除了經營管理者可以閱讀,書中提及許多維持專注力與好情緒的方法、睡眠記憶法等等,同時也是很適合用在國高中生學習上的,如果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再借閱或購買實體書本閱讀。

- logo
購買連結:請按這邊

延伸閱讀:

Total
0
Share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前一篇文章
- lucker banner 1

學習歷程檔案怎麼做?4 個寫作面向讓你的內容更有架構【學生投稿 】

下一篇文章
- 3 分鐘 認識繁星升學制度&時程

新年新計畫|沒有目標也可以活出精彩人生?2 個秘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