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選校之後再轉系可以嗎?上大學才知道的選校、選系 3 大重點!

Bucket list - cover 1

個人申請才剛落幕,緊接著是分科測驗的到來,你已經想好要怎麼填志願了嗎?順著學校排名往下填就可以嗎?其實你還遺漏了許多選校、選系的關鍵考量因素!

本篇文章,筆者會根據我上大學之後的經驗跟大家分享,考慮選校不選系的你,除了校名,選大學你還需要注意哪些事。

👉🏻 我可以上哪些學校:112 年各大學、科系錄取分數這樣看! 3 款超方便科系分數查詢工具

先選校再轉系容易嗎?

你是否曾經想過「先上了這間大學之後再轉系」?但轉系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各個校系對於轉系都會設有不一樣的門檻及規定,一般最重要的是大一的學業成績,而這個成績門檻基本上不是很容易就能達到。另外,轉系只看成績的校系其實少之又少,通常還會採計以下 3 個資料:

  1. 修課紀錄(例:預計要轉的科系的必修)
  2. 備審資料:包含自傳、轉系動機、讀書計畫等等
  3. 轉系資格考試

即便想要轉系,在填志願上也絕對不能按照排名就直接往下填,因為你不知道你會掉到哪一個志願,如果剛好上了一個你完全沒興趣的科系,你在維持學業成績上會變得非常困難。

若有備審資料或者轉系資格考試要求的科系,即使你學業成績達到門檻,還是有可能會在資料審查時被刷掉,並不是你想要轉系就可以轉系,還是會有風險,因此填志願上還是要考慮,如果你沒有順利轉系你是否可以在這個科系讀完四年。

科系有相關執照需求嗎?未來職涯發展是什麼?

雖然說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但對於銜接職場還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因此同時也得考慮未來求職的機會多寡。

如果自己想要就讀的科系是有專門的執照,且未來也會想在這個領域發展,那筆者認為可以考慮選系>選校,因為在未來求職的重點是「是否有相關執照?」校名相對不是重點。

若是對自己未來的志向還不是很明確、科系學習的內容比較學術,可以考慮選校>選系,而這邊的選校並不只是校名,而是學校整體的資源跟科系,是否有其他你也有興趣的,或者可以跨領域學習,這樣在你未來找到自己的志向時可以轉到對應的科系,也能有多元展的機會。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興趣、專長目前比較偏重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只是還沒找到確切的發展方向,這時你就應該選擇人文相關科系比較多,或者綜合類型的大學,而不是看校名選擇學校,結果到了一間偏重理工的大學。

學校的所在區域、相關資源有哪些?

延續上一點,學校能提供多少資源也是選擇大學上需要著重考量的部分。

學校本身的資源,除了雙主修、輔系、交換學生之外,另外也可以多關注學校的跨領域學程,學程需要修的學分相對雙主修、輔系少很多,透過學程可以更容易接觸到不同領域的課程,因此在選擇大學上也可以多加關注。

除此之外,像是社團、學校活動、新創資源、講座、工作坊、產學合作、企業參訪等等活動也可以考量在選大學的參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大學生活,再去選擇有相對應資源的大學。

學校的所在區域也很重要,這會關乎到實習機會的多寡以及生活型態,比如念理工科系可以關注學校所在的城市有沒有科學園區、喜歡慢步調的生活可以選擇比較南部的學校等等。

結語:你想要怎樣的大學生活?

看到這裡的你,不管想要依照上面提到的哪一個條件去篩選自己的大學校系,最重要的問題還是「你想要怎樣的大學生活?」先了解自己的個性、興趣、未來志向、嚮往的大學生活,再去選擇大學校系填上你的志願表,才會更有機會錄取適合自己的校系。

預祝大家都能上榜自己理想的大學校系!

Total
0
Share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前一篇文章
Bucket list - 6

如何活出獨一無二的高中人生?給小高一的 4 個建議

下一篇文章
Bucket list - 縮圖們

日曆 APP 推薦 TOP 5,規劃出屬於自己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