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未來除了當老師還能做什麼?怎麼考上教育系?你同樣有這些疑問或是對教育系感興趣嗎!這次邀請到了目前就讀政大教育系大二的聿喬學姊,和我們分享教育系在做什麼、高中時的學習心法三步驟,以及申請教育系的各種撇步,如果你也對教育系感到好奇或是有興趣,這篇文章絕對能夠幫助到你!
教育系!未來要當老師?
「教育系」這個系名本身就是很職業導向的,也使大眾對教育系的想像較為狹隘,以下就分成五個部分,帶你認識教育系到底在做什麼。
教育系學生的特質
在大眾期待有特定發展方向的情況下,教育系的學生其實是多元的!可以選擇要不要當老師、投入教育或其他領域,而聿喬學姊認為教育系學生的共同特質則是「敏感於人的狀態,並將這些感受化為行動」。有些人喜歡參加營隊和接觸小朋友;有些人擅長觀察情緒和給予關心;也有些人了解大家的喜好、擅長設計活動;有些人則是不習慣發表意見,但很願意在各種時刻給予幫助,這些都是學姊從身邊同學中觀察到的。
課程架構
進到政大教育的學生,都可以選擇是否修教程,若是未來想朝中學老師發展,就需要修淺藍色標記的課,未來沒有想進到學校教課而是想走公務體系等,也可以選擇只修深藍色標記的課程。
聿喬學姊也分享她認為目前修過較特別的課程:教育社會學(必修),課程中每個小組需要選擇一間想去的「教育優先區」學校,並根據校方需求每週設計課程進行線上教學,也會進行學校參訪或授課觀摩,練習觀察在不同地區學習的小朋友,有什麼困難或是優勢。
系上活動
系上活動主要為營隊形式,像是教導高中生進行壓力調適和生涯探索的「教育心理營」;服務對象為國小學生的「愛育營」,進行道德與社會、醫療、情緒、手作等較多元的課程,以及練習團隊合作的各種大地遊戲;教育部推動為期三週的營隊「史懷哲計劃」,以國中生的學科教學為主軸,練習自行設計教案並授課,很適合未來想當老師的學生。
校內資源
- 台聯大系統:與清大、交大、中央等大學合作,可申請跨校交換和修課。
- 交換生超多:政大有收許多交換生,也有開不少全英語授課課程,因此有很多機會能夠和國際生接觸和交流。
- 頂尖商業、社科語文課程:政大的商業和社科課程很著名,對這些領域有興趣也能夠同時探索。
- 百所交換合作學校:很多學長姐會在大三、大四出國交換。
- 每天都有講座:學校會舉辦各類工作坊及研討會,無論是休閒娛樂還是學術方面都有。
教育系的發展方向——不當老師,我能做什麼?
教育系的發展方向其實非常多元,主要可分為以下七類:
- 中等學校教師(國高中)
- 輔導諮商:諮商心理師
- 教育行政:公務人員
- NGO:教育創新、專案開發
- 學術路線:研究人員、大學教授
- 企業界:人資、教育訓練
- 文教事業:教材研發、文藝推廣
除此之外,教育系其實也能擁有不少跨領域的能力,並進入你預想不到的各種產業。像是運用營隊幹部、活動舉辦的經歷進入行銷產業;運用口條與表達能力成為電台主播或記者;夢想成為少年觀護人,同時修法律相關課程,希望結合法律與教育的專業。
高中階段的學習心法
升上高中後的聿喬學姊,看著身邊擁有特殊經歷和成績校排的同學們,也經歷了感到低落的階段,以下學姊分享了三個,當時自我探索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的方法。
觀察——捕捉生活周遭所有的訊息
首先學姊提到自己很喜歡默默的觀察身邊的人事物,透過觀察捕捉生活周遭的訊息,並將觀察對象分為以下三類:
- 同學、家人與師長:觀察行為、對話與表情,詢問自己:「對方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 社群網站:除了身邊的朋友外,也會看看公眾人物對生活事物的省思或書籍推薦,了解大家近期的煩惱和在意的事物。
- 自己:進行自我覺察,看看自己最近發生了什麼事,導致產生什麼情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探索——做自己能力所及的嘗試
學姊在高中時,有許多時間都在補習班中度過,因此很難在學校和補習班同時兼顧的情況下,還進行比較大型的活動和專案,因此學姊都是透過隨手可得的資源探索,以下是學姊當時探索教育領域的方式及推薦清單:
- 閱讀:如果你是高一和高二對教育有點興趣的,學姊推薦了三本書分別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我的孩子是霸凌者》;如果你是高三且未來想進入教育體系,學姊則推薦《台灣教育的另一片天空》、《成為他自己:全人,給未來世代的教育烏托邦》、《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 Podcast:學姊推薦以下三個「tft —— NGO 如何為教育做出行動」、「大抓周聯絡簿——不常被挖掘的校園”小議題”」、「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解鎖青春情緒】現代青少年的精神挑戰」。
- 講座與展覽:學姊推薦以下三個「世界新聞攝影展」、「脆弱畫室畫展」、「景美人權園區」。
除此之外,其他像是議題深耕相關的臉書粉絲團、教學現場實務分享的創作者、YouTube 中教育與議題討論相關頻道等,也都是平時隨手可得的網路學習資源。
另外在探索的過程中,習慣將學到的內容記錄下來也非常重要,除了在其他學科中能夠應用,未來撰寫學習歷程時也會更加方便取得素材喔!
回憶——當自己的歷史學家
「情緒」會帶領你看到過去的自己,在經過剛才提到的自我探索「觀察」和「探索」後,你會更了解如何透過過去的回憶詮釋自己。以下學姊運用四個步驟,透過回憶過去的經歷更了解自己:
- 觸發事件:哪個事件觸發你想起過去的回憶?
- 當時情境:回憶中發生了什麼事?當時的你有什麼情緒?
- 重新詮釋:現在的你回頭看那件事有什麼感受?
- 我是老師:如果你對教育領域有興趣,可以試著以老師的角度想想看,怎麼處理這個事件?
最後這些回憶的連線會組成一段時間軸,讓你看見自己的成長。舉例來說,學姊將自己高一到高三的各種轉變畫下來,藉由回憶過去各種小小的事件,了解自己在不同狀態中會有怎樣的想法和情緒,將自我的認識連線成為連貫的生命敘事,也能了解自己想成為怎麼樣的人。
政大教育的申請技巧
了解了自我探索後,就來對最現實的升學準備了!以下是學姊根據當時準備申請的自身經歷,整理出好用的工具和申請後的面試小技巧。
參考資源
確定要去政大面試後,學姊最推薦要善用的就是學校的輔導室,可以進行模擬面試外,也有蒐集歷年來學長姐的被審資料和面試紀錄;學習歷程引導的部分,學姊推薦的工具則是「47 雲端輔導室」、「無框工作室」;學習歷程範本參考則可以看「Lucker 雲端圖資館」、「凡鳥手札」、「104 學習歷程」。
面試大補帖
學姊總共面試了三間學校的教育系,並整理了幾個面試中的特點:
- 1-3 分鐘自我介紹:面試時間大約 7-10 分鐘,所以自我介紹不用佔太多時間,要留給教授提問。
- 每場面試約 5 個問題左右:問題包含你的性格、學習歷程、未來想像等。
- 有機會遇到團體面試:大約 3 人,教授會提問並一個個點人回答。
- 英文對答:可試先準備和練習英文版的問答。
最後,學姊也整理了四點面試時教授會提問的方向:
- 過往經歷:有哪些「挫折」讓你成為現在的你?
- 專業領域知識整合:關注時事+政策動向,尋找「需要幫助」的群體、了解國內外教育體制中,對學生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 自身了解:準備一句自己很喜歡的話、反思對教育的信念,是什麼讓你做出了選擇?
- 未來規劃:初步構思未來想成為的樣子,想做出什麼行動、需要用什麼手段達成?
結語
在教育系中,大家都在吸收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養分,並成為截然不同的樣貌。以上就是聿喬學姊的教育系從申請到職涯分享,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有讓你更加了解教育系,也祝福你能夠成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