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上高中後隨著課業壓力變大、社團生活更繁忙,對於時間掌控的能力要求也隨之提升,你是否常常被課業跟社團追的蠟燭兩頭燒,卻又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或是覺得時間管理很重要但不知道從哪下手?
筆者將在本文中結合理論與自身實作經驗,介紹如何利用短短 4 個步驟,學會時間管理,並在文末提供筆者閱讀《原子習慣》一書所學到的額外 3 個進階方法,讓你執行時管理的效率更上一層樓!
時間管理常見問題 Q&A
許多人對於進行時間管理計畫抱有擔憂,覺得這樣會打亂原本的生活節奏,甚至覺得執行起來難度太高。在這一段,筆者整理了幾個你可能對於時間管理會有的疑問並進行回答,希望能消除你心中那份顧慮,勇敢的邁出第一步。
時間管理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不一定,有些人的適應能力比較好,當然可以直接重新安排生活計畫,若害怕生活節奏被打亂一下子無法適應,從一些小事開始也是可行的辦法,舉例來說:小到準時起床、準時 吃飯、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都算時間管理的一環。
時間管理的步驟需要快速完成,才不會干擾生活?
時間管理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目的是讓大腦產生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肌肉記憶,讓你每天的時間能被更有效率的運用。從這裡你會發現,它是需要長時間執行的,如果短時間內勉強自己去習慣新的生活步調,反而撐不了多久。
所以,重點在於長久且持續執行,就算從小事開始,也能看到成效!
學習時間管理需要什麼先備知識嗎?
不需要,時間管理是可以依據每個人的不同去進行調整的,沒有一個固定的知識與流程,本篇文章也只是筆者個人的經驗分享。
時間管理 4 步驟
本次計劃我使用 Notion 這款軟體作為輔助工具使用,其擁有設定每日任務、循環任務、統計大數據等功能,並可根據使用者自身需求客製化客製化模板,打造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工具。

找不到好用的Notion模板嗎?➤2025 Notion 計畫模板——開學時間規劃的好幫手!(文末提供免費模板)
區分任務等級
一天只有 24 小時,但需要做或想做的事情卻很多,因此將手邊要做的事情依照輕重緩急進行分類能確保自己有時間先將真正重要的事情完成,不影響課業或生活。筆者發現,在進行時間管理的時候,我們最常聽到的是「艾森豪矩陣——四象限分類法」來分類事情,但在不重要、不緊急象限中的事情常常被直接拋棄,因此筆者使用了改良版的「四色分類法」。

透過四色分類法,你可以將手邊事情逐一分類,讓自己所有的時間得到更合理的安排,並且更方便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麼。
身心值與估耗點
我們總會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結果所耗能力超過自身負荷,導致隔天狀況不佳,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透過身心值與估耗點的紀錄即時掌握自身狀況並作出調整,讓心力與效率並存,才是好的做事方法。
估點
估點是結合「預計花費時間」和「預計花費心力」所組成的綜合評價,花費心力屬於較主觀的想法,所以一開始可以先從估算花費時間開始,以每花費半小時為 1 點計算,把可能花費的的點數 ( 時間 ) 記錄在事情下方。
耗點
耗點是在你做完一件事後,根據所花的時間以及心力來填寫的一項數值,明確記錄你對於該任務的付出,在與估點相互對比後能清楚知道自己預設的能力與現實的差異,幫助你如實調整時間的分配。

身心值
身心值是當你執行完一天的任務後,在每天睡前利用一點時間反思當天完成的任務所造成的體力與心力消耗對於身體的負擔,在 1~10 分中進行評斷,分數越低代表當天過的越輕鬆,並嘗試以讓你每天的身心值維持在 5~6 左右為目標,做到壓力與放鬆的平衡,保持愉快心情,同時讓自己在些許壓力的情況下有效率地完成事情。
每日覆盤
在填寫完身心值後,針對自己每日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自己「有 / 沒有完成當日所有任務」的可能原因並尋找改善方法,或重新分配、減少任務數量,才能帶領你往完成所有任務邁進!
每天反覆地審視自己,也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讓你有動力持續下去。

設置循環任務
在執行時間管理的過程中,你是否逐漸厭煩一直重複設置任務?
在這裡筆者建議你可以找出有規律性的任務,例如:
- 每天:睡前閱讀 30 分鐘小說
- 每個星期:複習數學進度
- 每個月:整理房間
為什麼會建議這樣做?
因為大腦會根據資訊的重要性來選擇性地儲存,並非所有資訊都會被永久保留, 大腦會將資訊組織成有意義的區塊,並根據使用頻率來決定哪些資訊需要保留。因此,日常生活中反覆做的瑣事可能已經占據你腦內的大部分記憶空間,若你將具有規律性的事情提出,並利用 Notion 設置成循環任務,實現自動化通知,清出大腦記憶空間以吸收更多知識或聽取重要事項,將能更有效率的利用腦內空間。
時間還是不夠用?一招解決你的煩惱
在試過以上步驟後,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不妨嘗試將一段時間空出來。
你沒看錯!筆者建議你試著將一個星期的其中一天、甚至一個下午空出來,將一個星期沒做完的事情一次處理,將任務及時處理,才不會被堆積起來得事情壓垮!
延伸閱讀:《原子習慣》教會我的 3 個方法
《原子習慣》這本書對於想學會時間管理及習慣養成的人來說可謂是寶藏書籍,作者結合自身經歷形成一套理論,將普通人平常沒注意或誤解的點進行淺顯易懂的解釋,推薦有空時可以去閱讀,以下筆者整理了感觸最深的 3 個方法。

一個地方只做一件事
身為高中生的你,是否吃飯、休憩、學習都在書桌上?時常讀書讀到一半忽然嘴饞,或是想滑手機,導致進度不斷拖延?作者在書中提到:
當我將工作場地從飯桌移到書房,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專心,時間感覺也變快了
保持一個地方做一件事的原則,讓大腦熟悉並記錄,這樣當你進入該空間時,大腦對於該事物便會更加敏銳。
讓提示隱而不現
這裡你可能會產生疑問,若你的電腦放在書桌上無法輕易移動,導致休閒與學習空間重疊該怎麼辦?
書中提到的方法便是讓提示隱而不現,舉例來說,要學習時便將鍵盤、滑鼠等必要操做工具從視線內移開,可以拿給父母保管、藏在床底下也行,重要的是「增加做事情的阻力」,讓大腦產生「還要拿出來,好麻煩」的想法,便能有效幫助自己專心、不分神。
讓提示顯而易見
有些時候我們雖然有做事情的想法,卻常常被外部或是內部的阻力影響,這時候便需要讓提示顯而易見,也就是「減少做事情的阻力」,具體來說,若明天想早上起床就開始讀書,可以在睡前將課本、講義等先放到書桌上,善用環境來幫助自己。
結語
時間管理並不困難,從小事開始並一步步學會區分任務等級,根據預估消耗跟實際消耗時間做調整,每天確認自己的身心狀況,在壓力與放鬆間取得平衡,並善用手邊工具清出腦內的記憶空間,此外也可以利用環境提示增強做事情的動力。
看完這篇文章後,筆者期望你能有效運用自己的時間,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更有效率!
其他高中生也看了:如何在學生時期規劃自己的生涯?怎麼有效運用時間?讓交大百川學姊告訴你!(ft. 啊A)、日曆 APP 推薦 TOP 5,規劃出屬於自己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