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Joshua Ho何懿哲撰寫,小編僅做基本編輯和結語。
在高二決定要投特殊選才後,高三初就是一段瘋狂的日子。
當時投了兩間學校,分別是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 — 傳播科技、南藝大應用音樂學系 — 流行音樂創作組,兩間都在面試後不幸落榜。這使我開始思考自己還有什麼需要更加強的地方。低潮了大概一週左右,我就重新開始預備下一個階段的計畫。
我開始思考,究竟大學之於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聽到很多人給予自己「建議」:「就認真讀一波學測,還是有機會上的。」「特殊選才真的很難上,你上不了的,不如去讀學測。」諸如此類的聲音,用有形和無形的方式充斥在我身邊。
那陣子自己心很亂,始終游移不定。後來決定,先報報看學測,等特選結果出爐再決定要不要去考也不遲,那時我對自己的特殊選才還蠻有信心的。殊不知,腳踏兩條船的我,最終反而兩邊都沈沒了。
放榜那幾天,其實蠻懊惱自己沒有盡全力去拚申請,很多都只花到自己的 60%、80% 精力而已;最後選擇試試看學測,連當時倒數六週的進度都排好的我,卻因為太久沒有培養讀課內書的習慣,導致在努力了幾天之後才認清這不是自己的路。
最後,我學測那兩天跟台灣大部分高三生一樣,進了考場,與其他高三生或重考生一起奮戰了兩天。那兩天之前,我可以算是幾乎沒有準備,在一個裸考的狀態下參與學測。
會被人笑吧,不知道。
跌跌撞撞,以前很抗拒考學測這件事,有種傲氣的態度:「我就是不想考學測。」也努力地去證明自己這樣的決定是正確的。但這些年來自己的想法卻逐漸被改變了。
學測也過了將近半年,自己的心態健康了許多。知道自己接下來這一年(半年)不能再只花自己一部分的氣力,而是要盡全力、好好地準備特殊選才;同時,對於學測也不再那麼抗拒了,因為知道世界不僅僅是只有考試、上大學或讀書(不可否認,讀書確實有一定的重要性)這些標配選項,不要(也不需用)一昧地迎合或抗拒,這只會讓自己的可能性受限。
後來經過一些朋友及前輩的開導,才開始找回那個繼續向前的動力。當然,這些也讓我越來越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也彷彿重新認識自己一般。可能學測這條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相對容易上手和有保障的;但對於我來說,我在做的事卻不是學測可以考出來的,用特殊選才的方式才是更適合我的選擇。
當然,也回頭檢視自己,上大學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是為了逃避自己到現在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害怕,還是因為大家都會上大學我才這樣選擇?
還是,因為有了自己的目標,而大學生活是自己要達成這個目標的一段過程?
以前我會很有自信的說,我上大學除了想要精進自己專業領域的能力之外,還想拓展交友圈與人脈,善用學校資源去做些什麼。但我現在對這些抱持懷疑的態度,因為在未來(或許現在即是),這些資源、人脈、知識與能力將不一定「只能」從大學這裡才接收得到(當然某些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領域除外),我不一定要「非得」上大學不可,才能獲得這些東西。
用一段前陣子聽到很有意思的一句話作結:「那些東西就像手腳一樣,你能擁有手腳,當然很好;但你若一隻手斷了,或一隻腳瘸了,你也還是能活下去。」
雖然看似比喻沒有很貼切,但我覺得這樣理解或許更好。因為大學也像是這樣,有讀大學很好,但沒讀大學也是可以有一樣(或更)精彩的人生,一切端看你如何去善用這些時間。
–
這段時間的思考讓我瞭解到,其實,好好做好自己份內該做的事(好好經營 WAY 小誌、學習)其實就是我現在該做的。不用想太多,好好把高三這年繼續過完,然後依然維持小誌團隊的運作與個人的學習生活,並且在當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好好準備自己該準備的,其他的就不必過度擔心了。
–
人生好難,但值得挑戰。我會努力的。
原文:https://medium.com/joshuas-daily/那是一段衝撞體制的過程-高三生活隨手記-a6f5eee2bdae
小編回想當年準備學測的時光,雖然辛苦卻很單純,對比於特選,我們只需要專心念書,不用擔心其他事情。希望這篇溫暖的文章可以讓所有為自己的選擇憂慮的同學,獲得共鳴,並更加堅定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