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是個很直接能夠透過人搜集資訊的工具,無論你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只要學會善用訪談,就可以獲得第一手的觀點和經驗!不只是問問題,也是一種學習溝通技巧的過程。但是該如何引導對話,讓受訪者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呢?本篇文章將帶著你完整走過規劃訪談到產製成果的過程,並在這之中告訴你成為好訪談者的小技巧!
訪談可以用在哪?
對於身為學生的筆者來說,我認為訪談非常適合認識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無論最後的成果是什麼形式,以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為出發點,去了解其他有相同喜好的經歷是最有收穫的。
訪談同時也能應用在很多形式的成果上,像是小論文、專題研究、自主學習等,製作成練習剪輯的訪談影片、撰寫文章的雜誌或部落格等,都是很適合的內容呈現方式。

訪談流程和技巧
接下來將透過筆者的訪談經歷,和你介紹整個流程及每個階段重要的小技巧!
搜集訪談者資料
在決定好訪談主題和受訪對象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認識訪談者,除了方便未來撰寫訪綱,也能決定訪談風格、避免失禮的問錯問題等。但在訪談前,又該如何認識訪談者呢?
受訪者社群
可以先搜尋受訪者有沒有公開的社群平台,花一點時間看看受訪者不同時期發布的文章,推論受訪者的個性、參加過的活動、經歷等。
曾經受訪的文章或影片
觀察以前受訪者接受過的訪談風格,同時也能思考之前訪談沒問過受訪者的問題,讓受訪者感覺問題更加新穎(對受訪者而言,被訪談也是一種行銷自己的方式!)。
撰寫訪綱
下一步撰寫訪綱時,就能從剛剛搜集的資料中提問,會讓受訪者感覺你是有事先做功課的。一開始可以先發想幾個問題的分類,再從分類底下繼續延伸問題,像心智圖的概念一樣,筆者認為這種方式可以很容易的讓問題的深度提升。
除此之外,如果擔心問題太廣泛,可對問題提出假設、給予受訪者舉例,但要注意在提問時盡量不要加入自己的觀點!而是以陳述的角度提問。
如果有正在執行,和受訪者擅長領域相關的專案或計劃,也可以把握訪談機會請教專家的建議喔!像是筆者當時正在籌備咖啡品牌市集擺攤,最後就詢問了受訪者(咖啡店老闆)對於擺攤的建議。

撰寫約訪信及約訪
寫約訪信時最重要的就是,給予受訪者明確的訪談資訊,以下是筆者約訪時會使用的架構和順序:
自我介紹、訪談目的、選擇受訪者原因、訪談形式及需求(例如過程中會錄音,要徵求受訪者同意)、訪談內容的運用(例如文章、影片)、日期、時間、地點、訪綱、聯絡資訊。

除了資訊明確之外,整封信也以受訪者的感受及方便為重。像是給予訪談日期和時間時,可告訴受訪者訪談預計進行的時長,再提供幾個日期及時段讓受訪者選擇。
在約訪信中附上訪綱也很重要,可以讓受訪者了解具體問題,再決定是否接受訪談,也能在訪談前先想過如何回答。
進行訪談
訪談時最具挑戰的就是臨場反應,筆者整理了以下 3 個,能夠讓你成為好訪問者的小技巧:
給予認同的回應
在受訪者分享的過程中,可以適時地點頭。受訪者說完一個段落時,若是沒有特別想給的回應,可以在受訪者分享的內容中,重複一句他們最在意的部分,像是「OOO真的很重要」,為受訪者分享的內容下一個總結。
回應時承接下一個回應
總結完前一段內容後,如果沒有希望繼續追問,就可以接著問下一個問題,像是「除了OOO之外,我也對OOO感到好奇,想聽您分享這個部分」。
不重複問受訪者已回答的問題
就算訪談的過程中有錄音,還是要非常專注聽受訪者的分享,因為受訪者有可能有講到後面問題的答案,接下來若是問已回答的問題,可能會讓受訪者覺得你沒有在專心聽。
總結來說,訪談過程中是可以看訪綱的,但絕對不能完全照著訪綱提問,需要依照受訪者的回答狀況,決定是否追問或跳過問題(包含受訪者如果看起來不想回答就要轉移話題!)。
成果為文章:撰寫逐字稿
訪談結束後,就可以開始整理資料跟製作成果!第一步先把錄音寫成逐字稿,逐字稿指的就是一字不漏的將訪談內容打下來,筆者平常用的逐字稿工具是「雅婷逐字稿」,利用 AI 工具再去改錯字的整理過程會快很多。
回傳成果給受訪者確認
文章或影片完成後,發布前要先給受訪者檢查,有沒有解讀錯誤或想增加的內容。最終完成的版本無論是線上還是實體,也要提供給受訪者留存。
高中生訪談的收穫?筆者經驗分享
筆者對咖啡和行銷有興趣,未來有經營咖啡店的夢想,因此幾個月前訪談了三位咖啡店老闆的創業故事,最後將訪談內容撰寫成創業故事的雜誌文章,以及作為消費者研究小論文中的案例。
這次的訪談對我來說,不只是做出雜誌和小論文,更重要的是透過聽老闆們的故事和理念,讓我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更加清晰、更知道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事情,這個訪談對我來說收穫非常多!
結語
訪談不只是用於作業的資料搜集,如果你也有想要了解的領域,可以試著主動訪談有興趣領域的專業人士,不僅能夠認識專家,也許也會替自己找到資源,透過規劃訪談到產出成果的整個過程,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