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知道自己的志向在哪裡?回顧你的過去找靈感!

- cover2

「做學習歷程不該是痛苦的事情。」

小編想在這裡告訴大家,自主的學習應該要是快樂的,而學習歷程只不過是統整、歸納罷了,從生活中找尋自己喜愛的事物,是一瞬間的成就感也好,是一段樂在其中的回憶也罷,這些小小的拼圖,都能成為生涯探索的重要基石!


確定目標與志向的SOP!

- image

第一步:熟悉各科系、學群、職業人才特色

這一個步驟旨在當你完成一些人生里程碑抑或僅是一些生活碎片,你都能更有效率的辨別自己成長了「什麼」並且連結到「能力」並進一步延伸至「職業與科系」

本文會提到有哪些工具可以幫助你摸索生涯道路,請務必看到最後!

第二步:回顧你的成長過程

人的個性與能力並非一朝一夕養成,其中的一點一滴、聚沙成塔,無非都是在成長過程中被挖掘、激發、培養,因此回顧求學過程所經歷的總總包括考試、競賽、合作、人際互動等等,對於認識自己都是相當快速又重要的媒介。

第三步:將自己做過的事分類

統整、歸類並非只應用於資料技術,將第二步所回顧的經歷,以所獲之能力、成長幅度、對自己的意義、對未來的影響等角度切入與分類成若干種,也就是將一團混沌的回憶歸類建檔,會使你在思考未來志向時的思路更加清晰。

第四步:幫自己貼上能力標籤

先聲明:不是幫別人貼標籤,是自己!

以上標籤不是一般認知的偏見與簡單化,亦不是那種會侷限自己能力的畫地自限,而是像打遊戲時每個角色都會標示自己的強項、buff、絕招,進而使玩家更有效率的運用角色,發揮比較利益,同理於個人,大家都必須知道自己的強項、弱項,而更加清楚什麼該表現、學習、爭取、強化,在思考什麼更適合自己的時候,就可以快速又準確地做出決定

以上聽起來或許相當抽象,接下來我將會提供個人在志向尋找過程中運用以上SOP而比同齡人更早明白目標的真實故事,願各位高中生們都能在上大學前,找到自己的心之所愛!

回顧成長歷程—小時候的你在做什麼?

都說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學校生活會形塑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回想看看,小時候的你在做什麼?這是我的故事!

小學時期:喜歡表演與舞台

一年級,導師發現了我愛表演的天性。

從第一次參加才藝比賽表演相聲開始,直到畢業,整整六年,不管是即席演說、說書人比賽,還是擔任活動主持人與朝會司儀,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比賽與表演經驗,一雙雙眼睛注視著我,除了自信、完美的完成,也曾忘詞過出糗過,因為那強烈的落差感,使我發現自己喜歡掌聲,喜歡表達完自己後的那一刻成就感,喜歡挑戰自己並從生澀到熟練的過程。

在這個階段可以觀察到自己有以下特質與能力:

  • 喜愛挑戰並跨出舒適圈
  • 表演與表達能力
  • 外向,喜歡與人接觸
  • 注重成就感

中學時期:邏輯思考與實驗精神的鍛鍊

國中時,我亦擔任司儀與參加演說比賽,然而影響我最大的學習經驗莫過於參加〈北區四城市中小學學生專題寫作比賽〉與科展並擔任組長,這些參與經驗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學習架構化思考、建構問題解決能力、嘗試科學方法的運用,同時間參與多項比賽並兼顧學業的過程,不乏崩潰與自我懷疑,然而這些沮喪卻不放棄使我有更強大的抗壓性。

在這個階段可以觀察到自己有以下特質與能力:

  • 喜歡組織、領導人群
  • 架構化的思維脈絡
  • 批判性思考能力
  • 喜歡解決問題
  • 喜歡面對困難、調整心態、再慢慢解決的過程

回顧完成長歷程,接下來該…

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國小階段開始養成與發揚,中學的經歷又鍛鍊了我在思考、知識輸入到輸出應有的資訊素養,而這些能力與興趣的發掘,會自然而然地引導自己到正確的道路

例如我國三時,得知了扶輪社為時一年的國際交換學生計畫,對於一個正在準備會考的考生,或許是一個值得考慮與猶豫的決定,但對我而言,因為從小不乏同時間完成不同目標並承受壓力的經驗,喜歡挑戰的我,不怕崩潰,也不怕未來是否會失去掌控,我只知道這是一個成長機會,所以我便毅然決然的申請,而最後這段交換旅程也成為我人生中最最最重要的那一塊拼圖。

再例如因為深知自己相當喜歡表達、問題解決、組織人群,高一時,我也毫不猶豫地接下了本校校園民主週的總召工作,主題選定冷門卻值得討論的娼妓合法化議題,從籌劃、準備、執行,這些過程使我更認識自己,也更加相信自己對於想要改變社會不平等之現象的熱忱。

在這段旅程裡,我發現唯有遵從自己內心所做出來的決定,才會是義無反顧並樂在其中的,而由這些學習過程所產生的學習歷程,才會具有針對性並能像張名片般,反應自身人格特質。

另外,每個大學網站基本上都會附上課程地圖等,會在那裡簡述其學生須備之核心素養,以台大政治系公共行政組為例,其需要具備的人才特質為:

  1. 民主學養
  2. 國際視野
  3. 瞭解及參與公共事務
  4. 獨立思考與理性批判
  5. 政策制定與執行能力
  6. 組織管理能力

看完之後,可以看看自己具備什麼,缺少什麼,更加豐富的背景資料,絕對會成為自己目標探索的一大助力。

參考網站:http://coursemap.aca.ntu.edu.tw/course_map_all/class.php?code=3023

抑或是去1111或104等類徵才網瀏覽各大職業人才特色,雖然不用急著鎖死未來的職業,但也可以參考看看自己是屬於哪個類群與方向!以下分享個人覺得做得很棒很清楚的網站!

參考網站:https://careermaster.1111.com.tw


觀察生活中的情緒—你今天開心或生氣了嗎?

情緒不僅僅是生理上不可控制的反應,跟直接表現你淺意識的喜好,你可以從簡單的——「當我在讀化學時我很煩躁,當我在讀公民時我興致勃勃。」明確的領域喜惡辨別,也可以觀察自己會在哪種狀態產生哪種情緒,來判斷自己是個怎樣的人,進而擁有更多證據,引導自己發掘志向。

- gesichtsausdruecke illustrationen emotionen gefuehle 53876 125619

你的好勝心會在什麼時候出現?

嚴苛的升學環境,以及科舉、儒家之價值遺留,高度競爭,似乎是亞洲國家免不了的教育特點。

我從小就有異於常人的好勝心,因為強大的求勝心態,帶給我如上所述的完美主義跟抗壓性,然而此種心態並非與他人比較進而批判他人、用孰優孰劣等類視角來看待一個人,而是一個必要存在的,能夠深知自己不足並逼迫自己成長的驅動器。

我觀察在哪些場合我會對自身表現的優劣產生情緒波動,為以下三種時刻:

  1. 表達、論述
  2. 擔任團體中領導角色
  3. 路見不平之時:了解到或看到一個群體遭受不平等對待時
- maennlicher athlet der eine medaille haelt 23 2148990964

如果說自我期許就是一種對事物的熱忱,也正是所謂興趣,而從這三點喜好出發,尋找匹配的活動與路徑,終會走上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什麼狀態會讓你感到煩躁又難耐?先別急著用刪去法!

雖然在剛剛的舉例裡,有說到有些人在很明確的領域,會感受到很強烈的厭惡感,不過用這樣的情緒辨別有好有壞:

好處是砍掉不必要的探索步驟,是個很快速的捷徑。

壞處是會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可能,畢竟每一個領域或選擇都是立體的,抑或是與其他領域有重疊的部分。

就拿我不喜歡自然的例子來說好了,我一直對科學研究一竅不通,但不代表我在做科展的過程毫無樂趣、一無所獲,在過程中我學到多層次的思考模式、架構化的論述能力等等,然而如果一開始因為不喜歡自然,而一概否定這個機會與可能,我是否就不會知道原來我的腦袋也有理性的部分?

所以,當自己討厭某件事物時,應該要更仔細地分析,調整批判的範圍,更加細節地去檢視,我因為什麼而討厭?這樣就能減少自己忽視其他發展可能性的機率。

- geschaeftsleute sind mit der arbeit im buero gestresst 34237 150

自我覺察與整理:生涯探索是一場實驗,不要停止懷疑與嘗試。

許多人在做學習歷程時,會從身邊有的每個機會下手,不管自己喜歡還是不喜歡,只要有質量,教授喜歡就好了。然而,做出有質量的學習歷程是一回事,「自己是否喜歡?是否有因此反思並延伸?」才是一個學習歷程真正的價值。

你是否想過學習「歷程」為什麼要用歷程二字,而不是用「檔案」呢?因為它希望它能夠使你探索生活、課綱之外的其他事務,從摸索到執行再到成果作品的產出,才是學習歷程期許你用心體會的時間順序,不只是只用於申請大學的那幾個月,而是真正影響到你的生涯探索旅程

所有的決定都會有一個因果脈絡,高中三年,我們必須做很多關於自己的決定,例如選社團、選類組、選校系,而這些選擇的依據,能夠只單靠小時候的興趣嗎?或單靠父母、家人的職業?還是自己的學科能力?這些理由是否略顯單薄?因此高中三年,應該要依循著既有的興趣所向,多方面進行嘗試,同時也不要忘了懷疑自我,就像做實驗一樣,反覆驗證,最終的選擇才不會盲目又毫無根據。

我有一句很喜歡的話,送給大家。

人生之美,在於過程的繁複詭奇,在於書寫的這版本雖有做不了主的架構,卻也有做得了主的段落。———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摘錄

或許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我們不能站在未來看現在,只能站在現在看過去,我們目前能做的只有將這些段落充實,期盼他能夠在未來回首之時是一個自己滿意的架構。

- draufsicht auf schwarze schuhe auf dartscheibe 1357
Total
0
Shares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前一篇文章
- 部落格封面模板 的複本 1

超吸睛的書審資料撰寫全攻略!成大特殊選才榜首經驗分享

下一篇文章
- 3 1

不知道面試要怎麼準備?3 個面試必看網站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