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覺得在這個世代,會讀書不僅是一項加分,也是獨特的興趣和技能
讀書是一項能夠徹底改變思維與人生的活動。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還能訓練我們的邏輯與批判性思維。閱讀書籍能讓我們跳脫現實生活的框架,提供多元的思考方式,使我們在面對問題時,更具分析性與創造性。在這個訊息快速更新的時代,閱讀能夠提供更深刻的洞察力,讓我們在追求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智慧。
我們該怎麼選書?
選書的過程就像是探索自我與世界接軌的旅程,選擇一本好書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來挑選。可以挑戰自己閱讀一些自己不太熟悉或有點難度的書,進而促使自己思考問題的深度。有一個小建議是可以選擇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它們不僅是對某個領域的介紹,更是對思想有著深度的探討,例如傳記或是歷年排行榜前三名的好書。
讀書和網路文章的差別以及影響
網路文章往往資訊快速、內容簡短,偏重於傳遞即時的訊息,我們可以快速獲取新知,得到刺激性但短暫的思考,不過同時也有可能會缺乏深入的分析。而書籍則能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幫助讀者全面理解某個問題,最重要的是進行系統化的思考。
書籍中,作者會投入大量時間與精力來打磨內容,數年到數十年的時間,而這種深度和連貫性是網路文章所無法比擬的,一本書也可以一看再看,每一次閱讀的感受跟吸收程度都會有所差異。

1. 《 how to do great work 》 — Paul Graham
#熱情 #自我驅動
偉大成果來自選擇有興趣且具潛力的領域,深入學習至前沿,發現知識缺口,並勇敢探索。驅動力是好奇心,它指引你發現問題與創新。與其計畫未來,不如追隨興趣並不斷迭代。避免拖延、勇於冒險、培養原創性與問題意識,並與優秀同儕合作,從對話中激發洞見。持續學習、擴展視野,是通往突破的關鍵。
購書在這裡(在博客來上已經售完) 👉 https://reurl.cc/YYDjl4
2. 《我,刀槍不入》 — 大衛・哥金斯
#自我超越 #心理韌性
這是一本關於極限突破與心理韌性的真實故事。作者從貧困、家暴、歧視、肥胖與心臟疾病中翻身,成為唯一通過美軍三大菁英訓練的士兵,並創下多項世界紀錄。他以驚人的意志力征服人生與身體極限,激勵無數人重新定義可能。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xNWEDE
3. 《麥肯錫認證的執行長思維》 — 卡羅琳.杜瓦, 斯科特.凱勒, 維克拉姆.馬爾霍特拉
#成功者思維 #創業
麥肯錫前合夥人撰寫,揭示頂尖 CEO 的決策思維與行動模式。書中整理出麥肯錫對全球領導者的深度觀察,從設定願景、建立團隊、推動策略到管理變革,提供具體實踐框架,幫助管理者養成高層領導的思考方式與執行力。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5K32kR
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羅伯.狄保德
#心理療癒 #自我覺察
心理學家羅伯.狄保德將心理諮商過程運用在動物角色們身上,故事以好讀易懂的方式巧妙結合心理學基礎知識,藉由蛤蟆先生和心理師的10次諮商,演繹心理諮商全過程,見證療癒與改變的發生。探索憂鬱與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究竟來源於何處,反思童年經歷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的生活。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M32kvX

5.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 比爾・柏內特, 戴夫・埃文斯
#設計思維 #人生規劃
由史丹佛大學兩位教授聯手打造,運用設計思維幫助人們規劃人生。書中鼓勵讀者將人生視為可以反覆試驗與優化的原型,透過問題定義、原型發想與行動實驗,打造多種未來可能性,走出專屬於自己的道路。特別適合在人生轉折點上尋找方向的讀者。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EVmZzn
6. 《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 — 蔡康永
#自我省思 #人生道理
《蔡康永的情商課》三部曲完結篇引發網上討論,蔡康永強調情商不僅是與人交際,更多的是關注自我,從中獲得深刻體悟。
第一部《為你自己活一次》探討如何釐清自我,第二部《因為這是你的人生》幫助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條件,活出獨特的自我,第三部《你願意,人生就會值得》則強調努力與付出是達成目標的關鍵,無人能輕鬆成功。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yROegl
7. 《無限賽局》 — 賽門・西奈克
#黃金圈 #孫子兵法
他最著名的「黃金圈」概念探討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解釋為何某些人和企業能脫穎而出。在最新書中,他提出「無限賽局」,強調以信念驅動行動,跳脫傳統競爭思維。無限賽局不以輸贏為目標,而是持續自我提升和進步。作者號召挑戰現狀,創造一個能滿足人類需求的新世界,重新定義工作與人生的方向與策略。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QY267b
8. 《與成功有約》 — 史蒂芬・柯維
#習慣養成 #高效能
是由史蒂芬.柯維的經典著作,全球發行超過四千萬冊,幫助無數人發現更好的自己與生活。這本書提出七個習慣,旨在幫助讀者打破疏離的人際關係,重新學習與他人相處和合作,強調人生是一場團隊運動,只有懂得「眾人」的藝術,才能達成更大的成功。
新版增添了實用的新見解,將七個習慣與現代人工作與生活型態結合,使其更容易實踐。這本書適合職場工作者、領導者以及任何追求心靈成長的人。
購書在這裡 👉 https://reurl.cc/Gnabmp

如何重新培養讀書習慣?
- 定下閱讀目標並量化目標 讓看書變得有目的性,了解為什麼自己想要讀書,並且朝著一個方向前進,認識領域的基礎知識,並告訴自己想要從書本得到什麼東西,每天制定要讀完的篇章來督促自己讀書。 例如:每天閱讀十頁、一個禮拜閱讀一本,諸如此類的量化目標。
- 寫下閱讀清單 可以先列下幾本有興趣的書,或是用勾選清單,讓自己有種完成任務的感覺。 這邊推薦 Notion 和手機備忘錄都是能即時可以記錄的工具。
- 固定時間、定點閱讀 讓自己養成定點習慣,在某一個時段就要做什麼樣的事。 例如:睡前十分鐘固定的閱讀時間。
- 買書 在逛書店時看到一本心儀的書,不如把它買下來,有時候買書本身就是督促自己閱讀的動力,而買下來的書也可以一看再看,好好地吸收書本內的知識內容。
- 參加讀書會 參加讀書會不僅可以認識一些看書愛好者,他們或許可以給你一些推薦好書以及讀書的方法,在讀書會內可能也會有進度安排和每週的聚會,這樣的頻率可以讓你漸漸養成看書的好習慣。
為什麼推薦這幾本書呢?
以上這幾本書是今年筆者親身閱讀後在心目中的愛書,我原本也是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人,但這幾本書的深度以及排版設計令我覺得很輕鬆舒服,推薦大家可以去借閱購買!
這類型的書籍不論領域和年紀都適合閱讀,它們能幫助你在邏輯思考、設計思考、人生設計、心理勵志、社會科學等方面獲得啟發,跨領域的人生通則是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在努力打拼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指引。
筆者自身經驗
在一個網路方便又快速的時代,我也常常依賴網路資料和新聞,但在真的需要讀長篇文章,像是論文、報章雜誌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無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或是常常讀到走神。所以在今年初給自己設立了閱讀的目標,希望可以養成這個能夠靜下心的習慣,很多名言佳句或是邏輯思考,書本其實是更好沈浸自己的方式,並且在讀書時可以慢慢地吸收,如果第一次看不懂,就重新看一次,讓自己可以記得書裡的內容,可以進一步消化與咀嚼。